失智症是當今世界上造成年長者失能或依賴的主因之一。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資料顯示,全球失智患者目前約有4750萬人,同時每年以770萬人的速度持續增加中,到2030年將達7560萬人,到2050年總人數更將增為三倍之多。台灣方面,據台灣失智症協會估計,目前台灣約有24萬失智人口,至民國150年將逾93萬。全球失智人口快速增加,我們不能不認識它。
有人將失智症形容為「二十一世紀的新絕症」,失智症真的那麼可怕嗎?一般人談到失智症時多半充滿擔憂,另一方面由於對失智症不甚瞭解,亦缺乏適當的應對方式。因此,認識失智症不但是必要的,也能幫助我們用理性的態度來面對未來的挑戰。
l 失智症是什麼?
失智是一種由疾病引起的症狀總和,它的表現為認知功能退化,影響的範圍包括記憶、思維、方向感、理解能力、計算能力、學習能力、語言和判斷等。而除了核心症狀以外,還會衍生出不安、憂鬱、幻覺、妄想等心理症狀,讓患者感到沮喪跟痛苦。當然,家屬和照顧者也同樣會感受到壓力。
失智症可能發生在每個人身上、每個家庭中,我們不能代替病人受苦,卻可以試著理解他們的心理,如焦慮、憂鬱、希望保持正常等等,由此出發,給予適當地照料。
l 阿茲海默症就是失智症嗎?
其實,失智症的成因包括多種疾病,如阿茲海默症或中風,主要侵襲病患的腦部,而其中約60-70%的失智症是由阿茲海默症引起的。
l 失智症等於老化嗎?
失智症雖常常發生在高齡者身上,但不必然是老化的一部分。老了不一定會有失智症。換言之,就跟其他疾病一樣,失智症是需要治療的,並不是因為老了就自然而然會失智,也不是無藥可醫。
l 健忘就是得了失智症嗎?
不見得,但初期失智症往往是從這裡開始的。如果出現健忘、失憶的情況,如反覆詢問同一件事、忘記約好的事、忘記東西放在哪裡等,應先求助醫生診斷。不過光靠一兩次的診察,無法做出準確的判斷,所以必須持續追蹤。當健忘、失憶的情況繼續惡化下去,則會被視為失智的一項指標。
後記:失智症可以預防嗎?
《遺傳密碼》一書中,作者解釋了可變動遺傳(flexible
inheritance)的觀念,告訴我們「基因是可以改變的」。我們不但繼承祖先或父母的能力,也可能把它傳給下一代,或許是癌症、阿茲海默症、肥胖、長壽,或許是快樂的本質。然而這並不表示我們對遺傳毫無改變的能力。
事實上,我們的生活經驗也會流進血液裡,飲食、運動、生活習慣,甚至是記憶、信仰,基因都不會遺漏,並且改變人的生命。換句話說,我們的生活方式跟基因一起協同塑造了我們的生命,讓我們走到生命的這一刻。
這就是失智症可以預防的一大理由。遺傳固然是重要因素,但我們更應該重視自己的生活方式。
相關資料來源:
世界衛生組織 http://www.who.int/en/
台灣失智症協會 http://www.tada2002.org.tw/Default.aspx
《面對失智症,你可以不恐懼》奧村步著,四塊玉文創,2015
Photo credit:
1. Thomas8047 viaFoter.com / CC BY
2. Yousef AlSudais viaFoter.com / CC BY-NC-SA
3. jaci XIII via Foter.com /CC BY-NC-SA
#失智症 #老化 #高齡 #阿茲海默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