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是三大傳統節日之一,端午到了,時令上表示夏季正式來臨,被子和冬衣可以收起來了。《風土記》云:「仲夏端午謂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與夏至同。」
端午之際,替家中和心情做個大掃除,準備迎接盛夏吧!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相傳愛國詩人屈原在五月五投江自盡,百姓常用竹筒貯米投到江中祭祀他,並纏繞五色絲線,避免被江中蛟龍偷食。
晉代最早把粽子定為端午節的食品。中醫觀點上,粽子清熱解暑,養氣生津,養血安神。但是粽子中的糯米主要是碳水化合物,缺乏蛋白質、維生素C、E等成分,最好能與其它食物如蔬菜、水果、茶等搭配。老人家和小朋友別忘了細嚼慢嚥。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划龍舟】
據傳吳王夫差聽信讒言,賜伍子胥一把「厲鏤劍」,命他自刎而死。伍子胥死後屍體被投入錢塘江,從此江上常常升起怒潮,到五月五潮水最為猛烈。附近的百姓就在這一天的白日駕舟迎接亡靈,夜晚在舟上載歌載舞撫慰亡靈。另一說是曹娥為了救父而投江,當地人受其孝行感動,就在舜江上泛舟、供奉她的塑像。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插蒲艾】
五月五天氣轉熱,各種害蟲出來活動,容易滋生病媒,因此防疫除蟲成了此時的重要工作。古代有「五毒」,分別是蝎、蛇、蜈蚣、蟾蜍、蜘蛛,古人在盛夏時用常用菖蒲、艾草、榴花、蒜頭、龍船花來除蟲害,合稱為「天中五瑞」。
俗語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古人在家中插掛菖蒲葉、艾草,招來健康和好運。菖蒲又叫水劍,形狀像把劍,可斬鬼神。菖蒲性溫、味苦,氣味濃烈,能化痰開竅、健脾利濕。艾草是中醫藥草,可針灸、薰香、沐浴、洗頭、泡腳。用艾草製作座墊,有溫熱養陽的效果。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佩香包】
【雄黃酒】
【貼鍾馗像】
【午時水】
香包又叫香囊、香袋,內有朱砂、雄黃、香藥,外用五色絲線纏繞,佩掛在身上,可辟邪、驅蟲、除瘟疫、保平安。
【雄黃酒】
雄黃可以克制蛇蠍等毒蟲,把雄黃倒入酒中,沾筆寫在兒童額頭上,可以驅邪避蟲,但雄黃酒並不適合飲用。
【貼鍾馗像】
每逢端午在門上貼鍾馗像,驅逐瘟神,源於唐代。史載唐明皇從驪山回宮後得了瘧疾,他在夢中見到兩個鬼,一大一小。小的穿紅色無襠褲,偷了楊貴妃的香囊和唐明皇的玉笛,繞殿而跑。大的穿藍袍戴帽,他把小鬼捉住,挖掉它的眼睛以後一口吞下。唐明皇一問,原來大鬼就是鍾馗,武舉沒有中,想替皇帝除妖。唐明皇醒了以後,瘧疾居然好了,他就命令畫工吳道子把夢中鍾馗捉鬼的情形畫下來,並在端午時候張貼,以驅妖魔。
【午時水】
古書云:「五月五日午時取井沐浴,一年疫氣不侵。」因此民間流傳,午時水可消暑、解毒、去疫。台灣也有取午時水的風俗,反映在諺語中:「洗五十水,無肥也水。」、「午時水飲一嘴,卡好補藥吃三年。」此外,傳說鄭成功剛到台灣時,遍尋不著水源,後來在正午時分於大甲鐵砧山,把劍插入地下,拔劍以後山泉不斷湧出,造就聞名的「劍井」。
【立蛋】
正午時立蛋,是為了驅除厄運,是吉祥的象徵。有的人會把蛋殼彩繪,增添好運。
端午佳節愉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