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除了跟家人、同事、朋友在一起的時間以外,有很大一部分的時間是必須獨處的。這些無聲的留白在日常生活中無所不在,睡覺、刷牙、洗臉、吃飯、做菜、開車、等車、行走、打字、滑手機,有的人或連工作的時間都是處於一個人的狀態。偶爾也需要一個人解決問題,面對生活中各種大小不斷的狀況。獨處是以各種形式滲透在生活中的。
到底什麼是獨處?一個人,一定的空間,一定的時間......我想還要包括一點,就是跟自己展開對話,靜下心聆聽自己的聲音。獨處的意義是沈澱,享受,有時候是對一段時光的總結。畢竟人的生活多數是有規律的,藉著獨處的機會確認自己的生活方式,是有其必要的。
我自己每天都會提早一點起床,比生理時鐘自然醒來的時間刻意提前四十分鐘,已經行之有年,不分春夏秋冬。為何如此?就是要爭取獨處的時間。我發現在自然狀態之下,不必顧慮到同住的家人時,會本能地想要做些什麼,思考更清晰,對一整天的行程更熱烈地期待著。
媒體上最近常常提倡所謂老人獨處的能力。高齡化社會中,很多老人的健康是伴隨退休、伴侶的離去、兒女的遠離、社交的減少等因素而越來越壞。專家強調,老人們缺乏準備,因此面對突如其來的空虛感,無法做出適當的調適。的確,種種憂鬱、自殺、失智的問題,多少都跟缺乏社交或無法處理孤獨感有關。不過,我個人認為,獨處與其說是一種應該培養的能力,倒不如說是一種可以被喚醒的需要,只是我們從年輕時就忽略了。
我母親平常非常喜歡一個人去菜市場。別人要送她,要接她,她都覺得不需要,她說:「這是我自由活動的時間。」有什麼東西需要買嗎?當然沒有,家裡什麼都不缺。所以我深深感到獨處的能力是種對時間的支配權,可以擁有這些時光,而不是任憑時間流逝,不論是運用這段時光做些什麼,都能藉以印證一個人的活力及生命力。
大概誰都聽過或回答過以「如果一個人,漂流到荒島」這個假設為前提的諸多問題,像「如果一個人,漂流到荒島,只能帶一樣東西,你會帶什麼?」身為人類,群居的動物,事實上很難這樣孤獨地活著。而我又是個特別缺乏想像力的人,這樣的問題留在電影裡面看看就好,但我覺得它映射出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過的相似念頭,遠走高飛。
我們都需要朋友,但也永遠都要給自己一些獨處的時間,或許僅僅是如沙漏零碎的時間,但只要試著投入一個「減單」的目標,減去不必要的思緒,單純做一件事,就像吃飯睡覺一樣自然,心態會更健康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