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http://61.222.185.194/?FID=13&CID=189811
2013/05/10
台灣此刻政局阢隉,不僅表現在政治上,也反映在經濟中,進而促使社會陷於一片沉悶裡。然而只要對症下藥提振人心,這種悲觀的氛圍很快便能改善。反倒是人口問題現在已成為國家發展的最大隱形殺手。因為人口失衡狀況,非短短幾年可以扭轉。何況目前政府對提高出生率幾陷於束手無策中,因此台灣成為「老人國」已指日可待。
平心而論,有關部門在「催生」方面確也下了不少功夫,僅在補助幼兒上,一年即耗費七十四億元,但猶如隔鞋搔癢般,根本起不了作用。根據兒福聯盟最近一項調查顯示,在政府優惠措施下,僅不到一成五的媽媽願意再生一胎,超過八成的媽媽沒打算再生小孩。據另項調查發現的問題更嚴重,即男女結婚平均年齡已提高至卅歲左右,婚後不生育的家庭也在增加中。
由此一趨勢來看,我國人口終有負成長一天,已非杞人憂天!
距今四十餘年前,台灣尚陷於人口增加過速的恐慌中,時任農復會主委的蔣夢麟先生曾表示,台灣地小人稠,「每年卻增加一個高雄市的人口」,不但糧食供應堪慮,也影響經濟發展。
因此政府民間全力推動計畫家庭(鼓勵節育),不到十年,人口增加率已由百分之三點五降到百分之二點九,民國六十三年更降至百分之一點八。能有如此成果,在於全民共同努力,以及體認人口增加太快,導致的糧食危機。正由於在人口政策上的調整,也使我國能在七十年代後,創造了傲人的經濟奇蹟。
然而四十年之後,在豐衣足食下台灣不再有饑餓問題,諷刺的卻是出生率下降之快,反而成了國家最大苦難。除了勞動力不足外,老年人口的增加也使國家負擔加重,終至經濟發展停滯。面對這一可怕後果,政府目前所能做的似乎只是不斷推出各種名目補助,卻無法深入探討問題癥結所在,從而扭轉「遲婚」、「不育」觀念。
根據兒福聯盟調查指出,有六成五的新手媽媽不願再生育,係因為「家庭經濟壓力」,過半數認為「照顧壓力無法紓解」,更有人認為「生小孩後婦女必須犧牲很多東西」,例如犧牲了興趣、社交時間甚至影響和配偶的感情。這項調查反映了不願生育的種種原因,其中「家庭經濟壓力」更係重要因素,雖然現在年輕雙薪家庭比比皆是,但兩人上班在外如何照顧幼兒?必須另請褓母,薪水幾乎去掉一半,加上幼童衣食開銷,對父母自是沉重壓力,靠政府區區補助,自然提不起生育興趣。反之,經濟能力佳的夫婦也不願生兒育女,考量就完全置於自己生活的自在上。何況遲婚、不婚或婚而不生,在社會上已成了很自然的事,不會受到任何排斥。由此觀之,我們可以知道國人不願生育,除了經濟因素外,更在追求高品質生活,不願被兒女拖累,也不再認為傳宗接代是必然責任。
政府雖竭力提倡生育,卻不見具體效果,除了不復當年鼓勵節育能蔚為全民運動風氣外,在人民物質生活要求提高下,又無能力把經濟搞好。反而加稅漲價一波接一波,生活壓力中,自然影響生育意願。我們認為區區補貼不足以提升生育率。先搞好經濟,再從扭轉社會觀念入手,人口問題方有解決一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