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叫他楊會,他是專業會計師楊忠耕先生。持續不斷地運動,喜歡網球、旅行,注重飲食,再加上天生烏黑的頭髮,楊會看來比實際年齡要年輕得多。
楊會說話不疾不徐,條理分明,從容地回答每個問題,答案總是簡潔而淡定。溫文的風度,讓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楊會高中時就離開家鄉金門,插班到台北師大附中念書。這個求學經驗,讓他提早學習獨立。從師大附中到台大,升學一路順遂。但對於讀好書這件事,他直言,讀好書跟是否有好的工作與人生,並不能劃上等號。
擁有自己的事務所,也是頂尖的專業人士,在我們眼中,他是成功的。但他只謙虛表示,人生風險太大,做好自己的事最重要,不要有所虧欠就好。這似乎是他一路走來最深的體悟。
擁有自己的事務所,也是頂尖的專業人士,在我們眼中,他是成功的。但他只謙虛表示,人生風險太大,做好自己的事最重要,不要有所虧欠就好。這似乎是他一路走來最深的體悟。
雖然楊會不強調,但當他談到自己的休閒生活,包括四健會、網球、潛水、旅遊……卻是多采多姿。「世界很大,可以到處看看。」他也如此建議年輕人。
在訪談將盡時,楊會談到他曾在颱風天潛進海中的感受—海面下平靜無事,跟海面上的風浪大作是兩個世界—有些事不如表面所見,一如人生。
一小段話,說進心坎裡了。
如果沒有深刻的體會,如何能這麼貼近真實?
如果沒有深刻的體會,如何能這麼貼近真實?
在溫和的外表下,我們感受到他「熱」的一面!
楊忠耕
生於1963年,台大商學士,世新大學法學碩士。目前為萬盛會計師事務所負責人。
1. 跨進50人生「中場」,形容一下你的心境。
民國92到98年,我在世新念法研所學士後碩士學位。去進修的原因是跨領域的概念或在職訓練,已是社會上的普遍需求。那時碰到很多年輕人,就有一個感覺:「年輕」是無法交換的。現在當然是滿足的,粗茶淡飯就可以,但有時難免還是會迷惘,很多事物,不是自己能掌握的。
2. 50前,影響你最深的人或事是什麼?
我是金門人。因為金門的競爭比較小,所以高中時就決定來台北看看。當時心性尚未成熟,就一個人插班來念師大附中。這個經歷對我的人生是很重要的。
3. 你年輕時的夢想是什麼?
年輕時比較偏執,理想太大。當時想要公平,認為富人應該幫助窮人,卻不知道社會是有很多潛規則,不知道現實是什麼。現在只希望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不要虧待身邊的人,包括工作上的夥伴、在球場上禮讓年長者,以及多交些朋友。
4. 現階段你如何看待工作?
還是有企圖心。台灣的商業會計市場已經到頂了,整體道德水準、社會氛圍也都到了一個程度。目前商業機會都在大陸,所以是有些想像。但是會計服務是架構在政府的行政體系,大陸人治色彩重……,還要再看看。
5. 你打算幾歲退休?退休後想做什麼?
事務所是自己的,就做到不想做,客戶不想看到我……也許做到70到75歲。這一點是有自由度的。
6. 現在的你,跟家人之間的互動有什麼不同嗎?
如何做一個好爸爸是沒人教的,以前脾氣大……現在我對孩子的教育是採適性發展,比較寬容(太太的看法比較不同)。讀好書跟好的工作、好的人生之間不見得能劃上等號,人生風險太大。把自己做好,道德上沒有虧欠就好。
7. 在你現在的生活中,朋友佔有什麼樣的地位?
朋友,是可以互通不同行業間的深層資訊的。此外,我有很多不一樣的朋友,比方打麻將、打網球、旅遊認識的或朋友衍生的朋友。曾經的好朋友感情還是有可能會淡掉,這是跟每個人不同人生階段、時間分配的自由度有關,無法圓滿。自己要拿捏限度。君子之交淡如水。
到了一定年紀,親人的關係比較重了。除了財務安全,每個人的人生選擇不同,台灣在這部分的教育很少,多需要自己體悟。例如父母的義務是什麼?我的高中老師,為了替孩子收拾投資失敗的攤子,把自己的養老金都投進去了,道德上100分,但在我看是不必要的;這種決策應該也不是能在法律層面推論出來的。
8. 你如何保持活力?
一週三到四天,持續性的、流汗的運動。像打網球、散步、走路……還有,我們常常吃的不是食物是食品,後者太氾濫,應該吃像五穀瓜果一類的食物,才貼近人類原有的生活方式。當然,食的風險是無法避免的。
9. 你做過最瘋狂的事是什麼?
有一年家族旅遊去澎湖。我們的行程是到外海去看養殖漁業。颱風已經在花蓮附近,海浪很大,船都沒辦法走。潛進海底,卻完全感受不到海面的風浪。當時我突然理解到國中上過一個水分子在原地擺動的理論——就像人生: 環境波濤洶湧,但底層生活的本質卻沒有改變。很多事只是表面。機運遠比能力重要。
10. 請你給30-40這個階段的人一個建議。
世界很大,時間、身體允許的話,就到處去看看。
Intel的前總裁Andy Grove曾說,世界上只有最偏執的人才能成功(我不是偏執的人)。這個偏執是對某方面的追求。很多大老闆早就不需要繼續追求財富就可以過優渥的生活,那到底是為什麼要這麼拼?
微軟的創辦人Bill Gates在寫給高中和大學畢業生的書裡曾說過,「世界不是公平的,你只能學著先適應它!」社會的運作就是這樣,不論是體制面還是潛規則,都需要自己去調適。
Photo credit: JSitthi / Foter / CC BY-NC-ND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