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lue

不斷創造.越活越有味

2016年1月13日 星期三

【560Club趨勢】社區功能 貼近長者需求

對長者來說,獨立自理的生活能力是健康的指標之一,如在步行可及的範圍內,就有可去的店家、可聊兩句的對象,也有便利的交通可前往稍遠一點的地方等。因此,在高齡化、少子化的趨勢下,社區的角色日益重要。
一般社區: 長者和照顧者越來越多
以一般社區的居民來說,年紀大了留在熟悉的環境中,維持自在的生活模式,是人之常情。另一方面,不在法令補助範圍內,卻有實質需要的長者和照顧者會越來越多,這時就是社區發揮互助力量的時候了。
規模大的社區中設置定時定點的巴士服務,可解決長者或照顧者日常購物或就醫的問題,也可協助舉辦活動。開辦日托中心,讓長者保持社交,減少失智的發生機率。三明治族亦能放心上班,避免所謂「隱形介護」的壓力。經營社區咖啡廳或有特色的商業活動,讓有經驗、有意願者發揮所長,亦能活化社區。
長者住宅: 多一點選擇
國內現有的長者住宅主要有兩種類型,一是飯店式經營,如潤福銀髮住宅,或渡假村型態,如長庚養生村,特色是離市區有一段距離,但機能俱全。還有一種是位於市中心的老人公寓,如中山老人住宅,交通十分便利。
隨著資訊越來越發達,社會對老化議題的關注增加,鄰近日本或較早步入高齡化歐洲國家的做法也常成為台灣借鏡的對象。例如由廢棄或閒置建築改建的長者住宅,內部空間重新規劃,附設公共休閒設施,可讓入住長者獨立自在地生活。還有刻意設在大學生聚集區域的長者住宅,藉以帶動社區居民的活力。
其實,不論社區的型態如何,重要的是讓社區功能貼近老人家真實的需要,創造一個真正友善的環境。
#長者住宅 #社區功能 #高齡化 #少子化

附註:
根據內政部統計顯示,台灣預計於2017年成為高齡(aged)社會,65歲以上的人口比率超過14%,2025年更將成為超高齡(super-aged)社會,65歲以上的人口比率超過20%,屆時台灣人口中將有五分之一是老人。

相關連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Facebook留言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