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lue

不斷創造.越活越有味

2017年2月24日 星期五

【560Club健康生活】為什麼我們越老越快樂



每個人對幸福快樂的定義大不相同,造就了我們的生活方式。

從青年、壯年到老年,我們都在經歷各種影響生活幸福與否的自然變化。一般人在二十多歲時處於人生巔峰時期,進入三十歲後面對各種轉折,在三十歲晚期到四十歲初期跌至谷底,之後才又再度向上攀升。

越老越快樂並非虛言,是可以期待的。這跟時間因素、自信因素、感情調適能力、應變能力、社交連結程度都有很大的關聯。

時間因素
二、三十歲的年輕人忙著建構未來,到了三、四十歲時才發現所謂的理想生活,跟著青春小鳥逐漸遠去,而感到慌亂。不過,多數人能適時轉換心態,用一種正面的方式來適應,也就是開始懂得珍惜當下。換言之,時間教會我們領悟人生的千變萬化,這關乎一個人能不能更有安全感,並快樂地通往老後生活。

自信因素
隨著年紀增長,我們對人情世故有一定的了解,每當生活出了一道難題,也更有信心找到化解之道。老後生活倚靠的是豐富的人生經驗和生存技能,這更是快樂的來源之一。

感情調適能力
每個人都年輕過,經歷過情感過於活躍的暴衝暴跌期,慢慢地,越老越懂得沈澱,抓住「不隨之起舞」的竅門。情感調適能力較好,情緒上的穩定就能帶來長期的快樂。

應變能力
生活中大大大小的創傷、麻煩等意外,如同交通事故一樣不間斷。這類事件在三、四十歲時最頻繁,但過了五十歲以後開始大量減少,人們相對來說更知道怎麼有效處理各種生活中的突發事件,傾向選擇讓自己愉快的選項,有時就算只是用了一點幽默感也對問題有所幫助。

社交連結
二十多歲時,很容易交新朋友,包括新工作的同事、伴侶的朋友圈和家人、參加活動認識的同好等。進入三、四十歲的階段以後,不再有時間和精力來發展友誼,舊的朋友開始慢慢從我們的生活中離去。人們都需要社會支持,這種變化對我們不利,不過隨著進入五十歲,頭腦更成熟、更敏感、也更聰明,我們會開始努力和生活中各種各樣的人保持友誼,社交連結的深度反而比過去更高。

無論年齡,當大家談到生命中最快樂的時光時,答案常常是二十多歲的時候。其實,過了五十歲以後快樂的事情並不少,快樂的機會比我們想像中多得多。放寬心,隨遇而安,相信我們真的能越老越快活。

【560Club新聞】溫差大 長者及心血管病患注意



【記者連翊君/台北報導】

天氣明顯變冷,國民健康署昨(23)日表示,當溫度降低或溫差過大時,血管會跟著收縮,易造成血壓升高,增加心臟病和中風急性發作機會。據英國研究,氣溫每低1未來2週及1個月內罹患心肌梗塞機會分別增1.5%2%

國健署指出,冷氣團來襲的時候要增加衣服,外出要戴上帽子、口罩、手套及保暖衣物等,防止因溫差過大促發心血管疾病發生。台大醫院王宗道醫師表示,民眾如出現胸悶、胸痛、手臂疼痛、呼吸困難、噁心、極度疲倦、頭暈等徵兆,可能是心臟病急性發作。

國健署建議,有心血管高風險族群、抽菸、肥胖者,曾有中風、心絞痛等,不適合清早外出運動,最好等早上8-9點後;晚餐後不要立即外出或運動,至少隔1個小時待食物消化後,再行運動。 


台灣新生報

【560Club新聞】滿40歲 提供預防保健服務



【記者連翊君/台北報導】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吸菸、缺乏運動、不健康飲食及不當飲酒等危險因子,易造成國人常見的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及中風等血管性疾病的發生。國民健康署昨(20)日表示,邀請年滿40歲民眾,藉由政府提供的成人預防保健服務,一同檢視健康問題。

國健署署長王英偉表示,目前提供的成人預防保健服務包括健康行為調查、身體檢查、抽血檢查、驗尿、健康諮詢等,可有效對國人常見六項健康問題,如血壓、血糖、血脂、腎功能、肝功能及健康體重進行評估,以及早發現問題,及早治療。

52
歲的李先生是科技公司主管,經常飲食不正常、應酬。因常感到頭暈、頭痛,醫師幫他做成人預防保健服務,發現血壓、三酸甘油酯都超標,腰圍也超過90公分。他才認真正視「健康」問題。經服用藥物、注意飲食、規律運動,健康已慢慢恢復。

此外,國健署提供4064歲民眾每3年一次,65歲以上每年一次成人預防保健服務,符合資格的民眾可至全國六千多家醫療院所接受服務,相關訊息可洽當地衛生局/所或主動詢問經常就醫的醫療院所。


灣新生報

【560Club新聞】台灣紅藜研究證實 可預防大腸癌

Photo credit: val sv via Foter.com / CC BY-NC-ND
【記者鍾佩芳/台北報導】
台灣紅藜被證實具有預防大腸癌前期病變的效果。根據臺北醫學大學營養學院保健營養學系最新研究發現,帶有大腸癌前期病變的大鼠在餵食台灣紅藜10週後,其各項大腸癌前期病變指標均出現顯著改變,包括抑制異常腺窩病灶數量、增加抗氧化酵素的活性,以及調控細胞增生/凋亡相關蛋白的表現量等,顯示能有效抑制大腸癌前期病變的生成,達到預防效果。

臺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研究生李芷薇在施純光副教授的指導下,針對「台灣紅藜對大腸癌進展之預防效果」進行一項動物實驗,研究將實驗大鼠分為五組,包括未誘發大腸癌,並餵食標準動物飼料的正常組,以及另外四組:誘發組、低劑量台灣紅藜組、中劑量台灣紅藜組及高劑量台灣紅藜組,此四組除注射大腸癌誘發劑,並分別於飼料中加入0%5%10%20%比例的台灣紅藜。

實驗執行10週後,取其完整大腸組織進行分析,結果發現,攝食台灣紅藜的大腸癌病鼠,不分劑量高低,在多項前期病變指標上均有顯著改變,包括:大腸癌前期病變SIM-ACF(涎酸黏液素異常腺窩病灶)及MDF(黏液素缺乏病灶),兩者數量均明顯減少;大腸中抗氧化酵素SOD的活性則明顯增加。

臺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副教授施純光表示,細胞的凋亡與增生,是影響癌細胞生長的重要途徑,而抗氧化酵素則會調控癌細胞凋亡或增生蛋白的表現。透過這次研究發現,台灣紅藜可能因含有高量膳食纖維,加上具有酚類化合物等植物活性成分,因此能夠有效預防大腸癌前期病變,影響其致癌過程。

加入5%的低劑量台灣紅藜組即可呈現預防效果,若依國際學術界常用的換算公式推算,其有效劑量約等同於60公斤成人每天攝食22公克。施純光強調,大腸癌是和飲食關係最密切的癌症,現代人所處的環境及所攝取的飲食中難免含有潛在致癌物,日常若能適量攝食台灣紅藜可能會有預防上的幫助。

台灣紅藜是台灣特有原生作物,因其豐富的營養價值,被譽為是「超級穀物」,此次研究還發現其具有預防大腸癌進展之生物活性。施純光直言,「台灣紅藜」未來不排除具有開發為保健食品的潛力,北醫大研究團隊目前也已計畫將此一成果發表於國際學術期刊。


Facebook留言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