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以來,低溫不斷下修,冷到台灣各地都下雪了。低溫讓人體免疫力降低,容易感冒生病,年紀大的人則需注意心肌梗塞、關節炎、消化系統等疾病發作。
掌握以下六大重點保暖部位,讓我們平安溫暖地度過冬天。
一、頭
中醫認為,頭部為「諸陽之會」,戴帽子可說是阻隔寒氣,保護陽氣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戴帽子可以減少約30%的人體散熱,讓人感覺更溫暖,並減少頭痛及頭暈的情況發生。
二、頸
頸部是脊椎活動最多的部位,脊髓、神經、血管幾乎都由此通過,頸部後方還有風邪最易入侵的風池穴,戴圍巾或圍脖能保持頸部健康,減少感冒風寒。
三、耳
耳朵是十二經脈通行之處,讓耳朵吹冷風會影響聽力,亦會傷害血管。外出或騎車別忽略耳朵的防風防寒,進入室內後可搓耳按摩,以促進血液循環、保持溫暖。
四、背
人體背部陽經通行,古來就有「背宜常暖」的理論。平時可多加一件背心,避免背涼或背痛。天氣好時外出曬曬太陽,每次約半小時到一小時為宜,以預防關節炎、骨質疏鬆等。亦可搓背、擦背或捶背,個人感覺舒適,身體發熱即可。
五、腰
冬季重在「養藏」、「固腎氣」。腰部是腎之所在,腎功能的正常發揮,有助身體適應寒冬的變化。腎喜暖怕寒,平常使用腹部保暖帶或肚圍,維持免疫本能。夜晚睡前可用搓揉法暖腰,指尖朝下來回摩擦直到腰部發熱即可。
六、腳
手腳冰冷是不分年齡或性別常見的煩惱。人體雙腳離心臟最遠,血液循環也較差。睡前可用約42度的熱水泡腳20分鐘,或按摩腳底上方凹陷處的中心點湧泉穴,幫助血液流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