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2014農曆年前夕年貨大街實景/ 讀者YunlinHong提供)
農曆新年即將到來,婆婆媽媽最操心的,莫過於年夜飯、年節供品與禮品。如今使用網路訂購年菜、商家的宅配服務或叫外燴,都是普遍的模式。想要積點數、趁年前使用紅利,就往百貨公司、大賣場、超級市場去。連便利商店、藥妝店都供應年節禮盒。但若想感受年味,傳統的年貨大街、菜市場依然還是最佳去處。
五十到六十年代一般家庭的生活跟街坊鄰居的關係密切,當然也包括買東西。買菜就到傳統市場,買米酒雞蛋就到柑仔店,小病就到西藥房,逢年過節也沒有太大變化。
七十年代買辦觀念開始轉變,家庭主婦日趨注重購物環境。包裝衛生、環境乾淨、價格透明等優點,讓超級市場成為家庭買辦的新選擇。
七十年代末期連鎖便利商店出現,大幅壓縮柑仔店的生存空間。八十年代後,由於交通發展、休閒多元化,便利商店更隨著消費休閒文化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大街小巷。
此外,七十年代經濟起飛,本土百貨業繁榮,逛百貨成為普遍的休閒活動。八十年代隨政治鬆綁,外資百貨為台灣帶來新刺激,國外品牌大量湧入消費市場。
八十年代末期,第一家大賣場萬客隆進駐台灣,開啟量販式、倉儲式賣場的先聲。如今大賣場的品牌眾多,價格戰則從年頭打到年尾。事實上,這種集合生活日用品、生鮮食品、電器家具、休閒服裝等產品,無所不包的消費型態,對一般人來說,就像逛百貨一樣,也成了一種休閒方式。
九十年代以後,除了超市、百貨公司、便利商店、大賣場,還有精品百貨、居家雜貨、藥妝店、科技百貨、網購業百家爭鳴。
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購物管道多,採買或送禮的內容亦推陳出新,採買的策略成了一項學問,例如南北乾貨在傳統市場買,生鮮肉品在超市或大賣場買才划算……不管如何,在哪裡買都要睜大眼精挑細選,闔家平安過年最重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