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蔥 起源不可考,據說日據時代就有糖蔥。做法是把等比例的糖加水煮成糖漿,待糖漿化為糖膏後就用圓棍反覆拉扯,做成如蔥的中空管狀。吃時加花生粉,特點是入口即化。製作糖蔥需要技術,如今糖蔥是以民俗技藝品而存在,在觀光景點反而才找得到。
太白粉糊 五、六十年代的家庭點心。倒些太白粉在碗裡,用熱水一邊沖一邊攪拌,再加點白糖,凝結成果凍狀的太白粉糊就完成了。小孩子嘴破、食慾不振、牙疼還是耍賴皮,各種疑難雜症,就靠這一碗簡單的媽媽點心來療癒。
麵茶 年代與太白粉糊相近,常出現在夜晚街頭的攤子上。麵茶粉是用麵粉、豬油、油蔥、糖、鹽、芝麻製作,花兩三個小時炒出來的,費工費時。夜晚的街頭,一傳來茶壺「嗚嗚」的高頻鳴叫,就知道麵茶攤來了。至於茶壺汽笛聲為什麼要那麼大?這樣才顯得水夠滾燙,沖出來的麵茶才好吃。
Photo credit: Lee Tzung-Tze/
flickr/ CC-BY-NC-SA 2.0
(圖為寧夏夜市麵茶攤)
爆米香 出爐時那一聲巨響,大家都不陌生。半罐米進去,出來的米香蓬鬆、酥脆、天然,不用多解釋,沒有人能抗拒。
(圖為台北市內湖區的爆米香推車)
金柑糖 柑阿店的站櫃代表,一大罐一大罐,怎麼老闆抓起來的總是只有一小把?老人家也喜歡放金柑糖在身邊,跟孩子玩玩就發一顆,含飴弄孫的場面總少不了它。圓滾滾的造型,單純的甜味,吃一顆,好像童年時光又回來了。
(圖為金柑糖)
乖乖「哈嘜二齒」最近脫下墨西哥裝,換新造型了。六、七十年代風行的電視零食「乖乖」,首創買零嘴送貼紙、送漫畫、送玩具。當時「你也乖乖,我也乖乖」的旋律一出現,大人小孩都琅琅上口。
王子麵 可說是除了乖乖以外,另一個台灣的代表性零食。頭戴運動帽的小男孩卡通圖樣,正好呼應那個時代興盛的棒球風氣。免沖泡直接加調味料的創新吃法,加上可以大玩「捏碎」的遊戲,價錢又便宜,讓這個明星商品一路紅到今天。
王子麵 可說是除了乖乖以外,另一個台灣的代表性零食。頭戴運動帽的小男孩卡通圖樣,正好呼應那個時代興盛的棒球風氣。免沖泡直接加調味料的創新吃法,加上可以大玩「捏碎」的遊戲,價錢又便宜,讓這個明星商品一路紅到今天。
(圖為小包裝的小王子麵)
掬水軒家家酒 七十年代以後開始流行,內有小包裝食材加上說明書,主打小孩子聚在一起,自己就能做出DIY造型小零食。這套零食讓孩子手黏黏、嘴甜甜,家長就有點煩惱了。
健達出奇蛋 在八十年代後期坐飛機來到台灣,九十以後成為小孩的新寵之一。包裝由各種外來的卡通人物替換,連味道也是舶來口味—牛奶巧克力—台灣正式進入零食無國界的時代。
Photo credit: e.r.w.i.n. / flickr/
CC-BY-NC 2.0
(圖為健達出奇蛋拆開後內容物)
現今零食的種類跟變化,早已超越想像。不褪流行的洋芋片、餅乾,新生代像高纖蒟蒻、蘇打餅、黑巧克力、能量棒等健康取向的零食,還有挑戰味覺跟視覺極限的進口零食,族繁不及備載。古早味零食也是其中一項,別忘了它們!簡單是簡單,卻能讓人重溫無憂無慮,天塌下來有高人頂著的滋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