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保健的領域中,有句話廣為流傳:「你就是自己最好的醫生。」這個道理很簡單:人體都有自癒力,不必每病皆投藥,而且有不少簡易可行的保健方法,人人可為。
傳統保健法重在改善體質、增強體力,可說是一種先進的預防醫學,能收延緩老化、保養攝生之效。而潮濕寒冷的冬季,容易引發人身大小病痛症狀,耗損元氣,正是傳統保健法最能派上用場之時。
傳統保健總離不開「經絡」的概念。經絡是體內氣血循環的通道,是器官組織維持運作的重要支柱。體內經絡之氣匯聚並輸出於體表的部位,即是穴道。每個穴道都有各自隸屬的經絡,故又稱經穴。時常刺激不同的穴道,有助於保養身體、緩解疼痛。
介紹從頭到腳幾個重要穴道:
百會:兩耳向上延伸於頭頂的交會處。百脈交會,全身經絡合流處。
風池:後腦與頸部交會兩凹陷處。
印堂:兩眉中心處。
合谷:大拇指虎口下方。
膻中:兩乳連線中心點。
神闕:肚臍,是人體元氣之所出。
天樞:肚臍左右兩側約兩指寬處。
湧泉:腳底板凹陷處,是腎經之源。
足三里:膝蓋微彎,四指收在膝蓋下,拇指橫在小腿骨外側處即是。
冬季常見的傷風病痛,可經由刺激相關穴道改善其狀況,不妨一試。
感冒:印堂、風池
頭痛:百會、印堂、風池
鼻塞:印堂、百會、風池
喉痛:合谷、風池
失眠:百會、湧泉
手腳冰冷:天樞、足三里
此外,天天做穴道按摩,常保青春。按壓神闕、湧泉,可使氣血循環暢通。按壓足三里,能促進脾胃功能。按壓膻中,能增強心肺功能。
簡易的指壓方式有兩種:摩擦法,用手掌緊貼穴位,朝同向摩擦。按壓法,以拇指、四指或手掌每次按壓穴道3-5秒。雙手配合,亦可兩種方法同使。動作宜放輕柔,以個人感覺舒適為宜。
相關報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